首 页| 苏州财经| 财经要闻| 产 经| 证 券| 银保快讯
专题 > 21年 > 苏州市预付式消费管理平台 > 行业政策
“双减”政策下,变化悄然发生
时间:2021-12-06 17:18:57稿件来源:光明日报

 

  “双减”如何给焦虑的家长减压

  北京市海淀区的赵先生正在犹豫要不要给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报个班。赵先生本身并不赞同各种“开发”“启蒙”等培训班。

  “但是有个现实问题。”赵先生说,“现在孩子不管是家里教也好,报班也好,上小学一年级前都会很多东西,甚至有些都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时间长了,小学的老师就默认有些东西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家长怕自己孩子跟不上,所以报班就成为必然,也就开始内卷。”

  这种担心在家长中颇具一定代表性,记者采访几位北京的家长,他们都在为孩子上一年级努力,或者报班,或者自己在家教。

  李玮说:“这其实是家长的自我加压,小学一直是零起点教学。孩子即使会算一些加减算法,但是不懂算理,所以不管会多少,学校都是从头教。”

  配合“双减”政策,教育部今年上半年出台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性教育,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改革教学方式,与幼儿园衔接。该意见还特别提到幼儿园和小学要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

  “幼儿园主要以培养孩子习惯为主,不做知识培养。”李玮说,“小学和幼儿园有互访机制,我们入学也有前测。学习新东西,孩子们一开始都会比较慢,这是正常情况。比如汉语拼音,按照教学大纲,要在一个月以内教完,孩子刚开始肯定使用不熟练,很多家长紧张这个,其实没有必要。”

  以前,家长抱怨学校除了给孩子布置作业,还给家长布置,现在学校不布置了,家长又担心孩子的成绩。

  过度紧张的家长们没有注意到,“双减”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已经悄然发生了。

  “双减”如何释放学习主动性

  在网络上关于“双减”的话题下,总有回复表示家长们还是想给娃报辅导班,升学压力在,就无法不在乎成绩。

  但“双减”真的会让孩子学的更少、成绩掉落吗?

  “‘双减’是社会层面的一个提法,对于学校来说,其实是‘双升’,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又提升学校教学服务的水平,本质是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和精进,提质增效。比如我们现在,作业总量少了,但是老师们花在研究怎么留作业、留什么样的作业上面的时间增加了。”李玮说。

  “双减”推进以来,李玮一个切身的感受是孩子们状态好了很多。“比如我们学校走廊的板报,原来的作品一看就是家长帮助做的,现在变了,是孩子们在主动表达他们的生活。还有一点,现在和我开玩笑的孩子多了。这都是很好的变化。”

  在家长们仍然纠结要不要报班,社会仍然讨论教培结构是非的时候,孩子们被教育焦虑压抑的主动性如同春日的小草,悄悄而又活泼地冒了出来。

  林女士三年级的儿子第一次拒绝了妈妈辅导写作文,完全自己写,虽然作文分数没有上一次高,但是老师用红笔圈出两段话,认为写得非常好,鼓励他继续。

  “实际上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有一条非常重要且带有普遍性的经验,凡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自主性、自觉性,能够自律,这孩子的学习99%都是很好的。”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日前在北京市朝阳区“感受发展 走进朝阳 走进校园”教育沙龙上说。

  谢维和说:“‘双减’的实质精神,不是被动去减,关键要拓展儿童的心理空间,负担减下来以后,让他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有更大的心理空间和成长空间,要给孩子这样一种文化空间。”

  一个对学习有主动性和热情的孩子,你觉得他会多学还是少学?你还会担心他的成绩吗?


   自主创新企业融资名城苏州力荐: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点击进入)

  (责编:贾凯)

本篇文章共有2页 当前为第 2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