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苏州财经| 财经要闻| 产 经| 证 券| 银保快讯
产经
市场回暖,工人不足,制衣村月薪过万招不到人
时间:2021-03-26 09:27:44稿件来源:工人日报

  在走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不少老板都计划增加工人数量。一位姓马的老板告诉记者,得益于国内疫情稳定,服装业市场迅速回暖,许多大厂做不完的订单流进大塘村、康乐村等制衣小厂。经历了去年生意惨淡的马老板,希望工人越多越好,“只要工人到位,这两三个月不愁没单子做。”尽管马老板看好市场,但连日来,他也只招到了1个工人。

  选择:工人喜欢日结零工,年轻一代更爱服务业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超过2.85亿人,比上年下降1.8%。其中,外出农民工超过1.69亿人,下降2.7%;本地农民工1.16亿人,下降0.4%。而农民工数量下降的趋势,制衣村的老板们近几年感受尤为明显。

  “去年年底结算工资的时候,一个大姐和我说,明年可能就不回来了,他们老家也建了工厂。”刘姐说,这样的工人并非孤例,越来越多的工人选择就地就近就业,回到制衣村的工人逐年减少,并且制衣厂很难招到长期工,工人更偏爱“日结日清”,这令制衣厂在旺季存在长期招工需求。

  来自湖北的张大姐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她来制衣村十几年了,会做复杂的工种,以前旺季的时候,一个月能赚1万多元,“我手脚算麻利的,一天也要工作14个小时左右,一个月只休息2天,才能拿到这个工资。”张大姐拍了拍自己的腰,表示这种强度的工作只有年轻的时候吃得消,现在年纪大了,工作几天就要休息一下。虽然没有以前赚得多,但和身边的众多工友一样,张大姐更愿意打零工。

  高强度的工作令年纪渐长的工人望而却步,同时也让年轻人对从事制衣工作产生抵触心理。

  90后小林是一个月前进入康乐村一家制衣厂工作的,但从早忙到凌晨的工作时长让他萌生离开的想法。“我朋友在天河送外卖,一个月有七八千元。虽然都是多劳多得,但时间更自由。”

  制造业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已经越来越弱,而工作时间更自由、收入更高的外卖骑手,正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优先职业选择。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国内外卖业急速壮大,2019年外卖员总数已突破700万人。2020年上半年,美团与饿了么累计新增的超200万外卖骑手中,有近三成来自制造业工人,有超八成是40岁以下青年。

  变化:制衣村“旧改”在即,智能制造成为趋势

  3月20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访康乐村、大塘村时发现,随着工人的陆续返工,招工队伍慢慢缩短,“招工难”已经得到缓解。制衣村里大大小小的工厂,机器轰鸣,加紧生产,逐步扩大接单量。

  不过,也有部分制衣厂老板准备转让制衣厂。“房租翻倍,人工费上涨,听说这里以后要建科技产业园,我们要么改行,要么换地方经营。”黄老板正在公告栏上贴自己转让制衣厂的信息,打算趁着旺季卖个好价钱。

  


   自主创新企业融资名城苏州力荐: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点击进入)

  (责编:唐姝)

本篇文章共有3页 当前为第 2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