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苏州财经| 财经要闻| 产 经| 证 券| 银保快讯
2018首页推荐 > 要闻推荐
年薪30万女硕士,辞职做保姆怎么了?
时间:2020-05-29 08:21:56稿件来源:北京日报

  专家:

  高学历不一定就与高等职业划等号

  近些年来,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大学生擦皮鞋、上海交大保卫处招聘要求研究生学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问题总能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人们心目中,人才与岗位之间有一种对应的关系,一旦出现了偏差,“大材小用”“读书无用”等观点就会出现。

  “学历只是代表一种学习的经历,并不能代表一种工作的能力。工作能力在实践当中还有很多要求,所以高学历就一定与高等职业划等号吗?我觉得这两者之间不是一种确定的关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朱涛认为,个人对职业的选择与职业对个人的选择是一种双向的。人们在选择职业时,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选择。同时,他也会受到社会的影响,因为每一个职业对求职者也会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学历、从业经验等。当个人对自身职业的期待和社会对这份职业的要求,两者能够匹配,这个职业的选择才能实现相对的稳定。

  朱涛还提到,人们在选择职业时往往有很多考虑,一方面是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就是社会学上所说的“职业声望”。不同的职业在这个社会当中,所享有的职业声望是不一样的。职业声望的形成,与社会的文化结构、历史传统等都有着较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专业性越强的职业,其职业声望会相对较高,比如医生、法官、教师等职业。

  而职业声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某种职业的职业声望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现在从事家政等行业的高学历人才越来越多了,也说明这个行业的专业性有所提高,公众对它的认可度、社会评价在提高。职业声望有所提高,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实现这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锐评:

  名校生当中介做家政怎么了?

  选择什么职业、如何规划人生,本属个人自由。这些年,关于名校生就业选择的议论多矣。豪华的“出厂设置”,似乎倒成了名校生的隐形枷锁,在一些人的刻板成见中,似乎只有进了大单位大企业、拿着高薪站在风口,才符合名校生的“身份”,才不辱没“师门”,但凡他们的选择不符合精英人设,就好像成了失败的悲情人物,就欠社会一个交代,甚至还能引发“读书无用”之类吐槽。

  以“猪肉佬”陆步轩为例。一开始,人们叹息甚至痛骂,“北大毕业却去卖猪肉简直丢尽母校的脸”;若干年后其创业成功身家过亿,舆论又转向夸赞“这才是北大毕业的”。冰火两重天的待遇,恰恰暴露了某种势利与狭隘。“北大屠夫”的人生极具戏剧性,他最终用自己的大买卖打了某些人的脸,但倘若他没挣得如是身家,勤勤恳恳、勉力经营,就真的失败吗?读书有没有用,人生价值几何,难道就系于是否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吗?

  刻板成见,对人如此,对行业也同样存在。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偏执地认为,中介、保姆等等都是“伺候人”的活儿,没啥技术含量也挣不了多少钱。殊不知,现在服务业的专业水平和事业发展前景早已发生巨变。房产中介不是接打电话发传单那么简单,AR看房、政策解读、费用精算等都需要知识储备;而保姆家政,也不只是做饭擦地看娃,营养学、育婴学等渐成普遍门槛。

  再放大视野看,服务业已占据中国GDP的半壁江山,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服务业早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无论是从薪资报酬还是社会价值看,服务业都不“低端”,也不是所有名校生一毕业想上手就能干好的。只要社会有需要,个人有兴趣,未来有前途,名校生当中介做家政怎么了?

  职业本无高低贵贱,只有适不适合、喜不喜欢。多元社会,哪里能够更好发展潜能、实现价值,哪里就是人才集聚地。名校生“太任性”或“不成功”的悲情故事,未来也许会越来越多,但随着这些故事有了各自的走向、各自的精彩,终有一天人们会不再热衷编派别人的人生,也不会再把这些送上热搜。


   自主创新企业融资名城苏州力荐: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点击进入)

  (责编:朱晓婷)

本篇文章共有3页 当前为第 3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