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保”一下子火了
在监管部门酝酿相关规范性文件背后,是各地“惠民保”的圈粉。
几十块钱保一年,最高保额上百万。今年以来,多地纷纷推出“惠民保”,因价格低、投保门槛低及保额高等“高性价比”特点,吸引大批投保者。目前,推出“惠民保”产品的城市已有数十个。
“最后10天!近百万人参保,全家人都值得的专属保障别错过!”北京“惠民保”产品“京惠保”官方公众号今日推送,瞬间勾起中证君点进去一探究竟的兴趣。
“这款产品老少同价,100岁的老人参保,1年保费也是79元,最高可享200万保额保障,妥妥地花小钱防范大风险,而且投保门槛低,无需体检,只要是北京医保参保人皆可投保。”该公众号日前发布的消息,也让人颇有想尝试的欲望。
10月15日,京惠保正式发布。低廉的保费、高额的保额,让很多市民第一时间就掏腰包买参保。
“感觉这类产品一下子火了,身边好多人已经投保或是想要投保,也就是两杯咖啡的价格,可以买个安心。”在北京工作了数年的刘先生告诉中证君。
京惠保官方给出的一组数据,更是验证了这种产品的走红:正式上线一周时间里,参保人数已突破50万人,平均每秒就有一人投保。
事实上,京惠保只是“惠民保”在全国多地风靡的一个缩影。目前,天津的津惠保、山西的晋惠保、合肥的合惠保、福州的福惠保及榕城保、广州“惠民保”、贵阳的贵保宝、长沙的星惠保、济南的齐鲁保……取名颇有共性的“惠民保”产品在全国多省市遍地开花。
纵观各地“惠民保”产品,其赔付范围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包括医保和大病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以及一些重大疾病的特效药费用。
还能买吗?
“惠民保”为何在今年格外走红?有分析称,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惠民保”产品如雨后春笋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
今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到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今年年初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完善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力争到2025年,健康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服务和医保控费,完善大病保险运行监管机制等。
据业内人士分析,“惠民保”属于普惠性的医疗补充保险,在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推出,一般由政府主导或指导、商保承办、自愿参保。商保承办是其中重要一环。
有保险业分析人士指出,“惠民保”产品对三类群体比较友好,包括经济状况紧张的人群、健康状况差的人群和年龄大的人群,比较适合买“惠民保”的,是那些被百万医疗险“拒之门外”的人。
“允许带病投保,降低了投保门槛;不保既往症,提高了理赔门槛。”某保险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特药保的多是些不高发的癌症和罕见病,那它发挥作用的余地还有多大?不保既往症,理赔门槛高,真正能赔到实处的范围有待验证。”
自主创新企业融资名城苏州力荐: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点击进入)
(责编:周融蓉)
本篇文章共有2页 当前为第 2 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