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要闻

网上问诊、无接触购药……我们的看病方式正被颠覆?

时间: 2020-03-06 10:58:19 稿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线问诊需求呈“井喷式”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疫情期间,线上问诊需求也出现“井喷式”增长。

  以公立医院为例,在深圳,疫情防控期间,深圳28家医院开通网上问诊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月25日,深圳市互联网医院线上诊疗累计业务量6607人次,开具电子处方累计达5866人次,线上咨询累计达14.7万人次,其中,新冠肺炎咨询累计达8.2万人次,占比达56%。

  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平台同样也受到患者欢迎。

  例如,平安好医生APP显示,疫情期间,截至2月25日,平安好医生已累计提供了超800万次问诊。

  好大夫在线数据显示,1月22日至2月25日,好大夫在线线上总流量达2.64亿,总问诊量超过426万,其中肺炎占比20%。

  此外,自2月1日起,好大夫在线平均每天有2.45万医生在线问诊,相比1月环比增幅24%,用户环比增幅278%。

资料图:互联网医院的长三角远程联合门诊和病房视频探视功能辐射多地患者。 晏雪鸣 摄

  政策加速落地:网上就诊可报销

  特殊时期,民众对线上问诊的需求量激增,并在体验中感受到了其中的方便快捷,而利好政策也在加速落地。

  近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下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

  文件提出,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设置互联网医院或批准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按照自愿原则,与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签订补充协议后,其为参保人员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可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通俗理解就是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患者网上就诊可纳入医保报销。这也被外界认为是提速推进互联网医疗入医保的一步关键举措。

  3月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公布,文件强调将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

  其实,此前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工作一直在进行中。2019年8月,国家医保局就曾下发《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

  这份《指导意见》旨在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价格、医保支付政策,支持“互联网+”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域流动、促进医疗服务降本增效和公平可及、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重构医疗市场竞争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疫情爆发以来,线上诊疗发挥的作用更加凸显,这使得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政策加速落地。

  2月26日,武汉市医保局为微医互联网总医院开通医保支付,微医成为武汉首家纳入医保支付的平台型互联网医院。

  3月2日,北京完成首单“互联网+”诊疗报销,患者实现了“网上复诊”足不出户。

  “政策的迅速跟进,为互联网医疗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将支付变得更容易,这样将使互联网医疗的操作性变得更可落地。”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秘书长、易复诊总经理马光磊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主创新企业融资名城苏州力荐: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点击进入)

  (责编:朱晓婷)

本篇文章共有3页 当前为第 2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报道

财经图库

更多

点击排行

《名城苏州》 版权所有 投诉电话:65181399 值班编辑:65103546 技术维护:65106462

广告业务联系:15106209879 苏ICP备 10008205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