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要闻
港股的2018年新政,几乎在一夜之间让香港成为中国新经济公司IPO首选之地。
德勤近日发布的《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18年上半年回顾与前景展望》(以下简称“德勤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IPO数量达到全球首位,合计募资金额达503亿港元。不过,在独角兽纷纷选择赴港上市的同时,港股市场也面临着较大的融资压力。
独角兽掀赴港上市潮
德勤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IPO数量达到全球首位,预计有101只新股,而2017年上半年只有68只新股上市,同比增加49%,众多新经济类公司掀起赴港上市热潮,近期尤为密集。
小米6月25日开始公开认购,全球发售股份数为21.8亿股,按发行中间价19.5港元计算,预计募集资金275.6亿港元,公司将于7月9日在港交所挂牌交易,从而成为港股首家同股不同权架构的上市公司。
继小米之后,另一家以“同股不同权”身份的热点公司正申请赴港上市。6月25日美团点评披露招股说明书,首次公开了其业务规模和主要财务数据。截至2017年底,美团点评拥有3.1亿交易用户,交易金额为3570亿人民币,440万活跃商家。业绩方面,2015年总收入40亿元人民币,2016年增加至130亿元人民币,2017年进一步增加至339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后的净亏损分别为59亿元人民币、54亿元人民币、29亿元人民币。
同一日,手机直播平台映客通过上市聆听,拟通过香港IPO发行3.023亿股股票,定价3.86-5港元之间,拟筹集最多1.93亿美元,6月27日正式在港开启路演,预计7月中旬在香港主板上市。
6月25日晚间,华兴资本正式提交赴港IPO上市申请,募集资金虽尚未披露,但根据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预计募集资金在6亿美元-8亿美元,最新估值目标为40亿美元至50亿美元。
6月26日晚,港交所还披露了知名钢铁电商“找钢网”提交的招股书。找钢网也是采取同股不同权架构赴港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招股书显示,2015、2016、2017年,找钢网的营收分别约为61亿元、90亿元、175亿元;总毛利分别为3854.9万元、3.41亿、4.83 亿元,毛利率由2015年的0.6% 增加至2017年的2.8%,2017年经调整后的净利约1.014亿元。
统计显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新股市场前五大新股融资共计316亿港元,整体比去年同期的379亿港元减少17%。港股今年以来40%新股以10倍-20倍之间的市盈率(摊薄)上市,较去年同期的49%下跌9个百分点;另有约20%的新股以20倍-30倍之间的市盈率上市,仅比去年微跌1个百分点;以40倍以上市盈率上市则从去年同期的9%骤升至15%,且以创业板、消费行业居多。
德勤最新分析显示,2018年下半年,香港将有最少5只,每只融资最少100亿港元的新股,以新经济模型运作并与金融服务、科技和消费行业相关的企业登场,另会迎来约10家独角兽企业上市。
自主创新企业融资名城苏州力荐: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点击进入)
名城财富合作热线:15106209879
(责编:周融蓉)
本篇文章共有2页 当前为第 1 页 下一页